砂浆柔性的改善及与压折比的一些关系:
1、柔性用压折比这个指标来体现是否合理
谈到到压折比这个指标时,大家都很迷茫,因为这个指标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。在欧洲,体现砂浆柔性就是做类似于动态抗裂性的办法,需要测试砂浆在动态作用下的抗裂性能。所以在新加坡、欧洲等,一般保温板抹面胶粉很少有小于50公斤的,并且还必须要用高柔性胶粉。
而在国内,仅仅是采用了压折比小于3这个指标来体现。这无形中也促使产品的配方实现出现了很多很多技术路子。
我个人的观点,在实际使用环境下,特别是在EPS板等温度变形比较大的环境中,墙体表面是呈现动态变化的,采用动态抗裂性的指标应该更为合适。
但动态抗裂性实现的起来就很难了,必须要大剂量的使用聚合物来改善砂浆的柔性,单组分乳胶粉做出来的产品,可能比乳液双组分的做法还要贵得多。
并且动态抗裂性加上粘结力及与混凝土板粘结力这两个指标,想造假的可能性也要低得多
2、压折比如何来改善或者说达标的捷径
压折比,顾名思义就是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的比值
实现的路子不外乎两种:提高抗折强度,降低抗压强度
不管是149薄抹灰标准,还是158聚苯颗粒系统,与混凝土板的粘结强度指标都不高,最高也就是在0.7MPa,这个指标是很好实现的,测试下来,如果养护环境合适,砂子级配合理且无细粉,一般水泥用量200公斤左右就可以很轻松做到0.7MPa以上的粘结强度
300公斤的水泥用量,测试水泥板之间的粘结力几乎是没有意义,可以很轻松做到1.0以上
所以说对于无机保温、聚苯颗粒等浆料系统,抗裂砂浆的成本可以降低到三四百块钱
因为水泥用量低了,砂浆的抗压强度会明显的下降,少量胶粉或者PVA、聚合物的加入,加之较粗的骨料,在标准养护环境下,可以实际比较高的粘结力与抗折强度,这很好理解,分子下降,分母提高或者不变,那比值就会明显的下降
当水泥用量在200公斤左右时,由于水泥用量少,水泥颗粒对骨料的包裹性变差,加之MC、胶粉的用量又不高,所以施工手感会变得比较干涩,为了获得比较饱满的施工性,提高水泥颗粒的分散性以提高内聚力,就需要一些增粘、增加分散力的助剂,例如PVA、QX5596等助剂,就是实现了这个功能,提高水泥颗粒的分散性,改善了砂浆的内聚力,从而实际了较高的抗折强度及粘结强度
通过降低水泥用量,的确是可以实现较低压折比,压折比低了,砂浆的抗压强度比较低,砂浆的脆性就比较小,所以也就不容易开裂
但为了实现工地检测时的实际粘结力及施工手感,抗裂砂浆在施工时就需要有比较厚的施工厚度,一般在3~5mm,很少有小于3mm的做法。聚苯颗粒及无机浆料表面不平滑,一般都需要做到3mm以上
对于薄抹灰板系统,抹面胶浆只有2~3mm,为了能够薄批,就需要降低骨料的细度,提高砂浆的粘结力,水泥的用量就要提高至300左右,水泥量提高了,为了实现压折比,胶粉的用量就得提高至15~20公斤,这也是为什么薄抹灰的抹面胶浆很难做到小于500的成本,但聚苯颗粒或者无机确可以的原因。
3、压折比与动态抗裂性的关系
如果是在等同水泥用量的前提下,胶粉用量越高,动态抗裂性越好,压折比越低,这肯定是正比的关系
如果超低水泥量,胶粉的用量比较低时,压折比降低了,但由于没有聚合物成链,也就没有办法测试动态抗裂性了,就没有比例关系了。